查看原文
其他

大家观点|刘经南院士:责任和服务意识是学科灵魂

2016-10-06 付晓歌 慧天地


在纪念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建立60年之际,武汉大学原校长、昆山杜克大学校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就测绘学科文化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。

解读校训

老武测的校训是“严谨、求实、团结、奋进”,在新的时代条件下,刘经南对这八个字进行了新的解读。

刘经南认为,“严谨”强调的是一种责任意识。“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都是可以允许出差错的,但工程学科是不能够出错的,因为这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,需要有高度的对社会、对人民、对工作负责任的意识。测绘是工程学科,在测绘学科的教学过程中,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是第一重要的。”

“‘求实’指唯实唯真、追求真理要为善唯美,它是科学精神的核心。”刘经南引用竺可桢的做学问“只认是非,不计利害”时指出,科学需要一种唯实精神。善,就是服务真理与正义,服务社会与国家,可以说,这已成为人类的共识。美,就是至简至洁,亦即人与自然的和谐,人与社会的和谐,所谓“大音无声,大象无形”。他认为,因此对“求实”的全面解读应侧重于与时俱进的服务意识。“社会在发展在变化,学科内涵也会随之变化,要服务真理与正义,服务社会与国家,就要服务正在变化的需求。服务方式和水平也要不断改进。”

谈到“团结”,刘经南说,测绘学科是很讲究团队精神的,这是由它自身因素决定的:测绘属于工程学科,靠一个人、靠一个学科是完不成一个工程任务的、一个工程的。要又快又好地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,必须有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。团队精神既需要有良好的组织架构,还要有良好的合作机制。协同合作实际上也是一种学术的传承。

“奋进”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。刘经南认为,“学科性质决定测绘是国家、社会获取资源与环境信息手段的先行者,是实施任何建设工程的先行者,必须有不畏艰险、敢为人先、创新求索的职业精神。”他介绍,武汉大学测绘学科之所以能够走在世界前列,正是因为,早在80年代后期我们就进行了学科转型和改造升级的探索,从传统的光学测绘遥感到高光谱和雷达遥感,从传统的大地测量到空间大地测量和导航与位置服务,从传统的地图制作到地理信息系统服务。实现了从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潮流,到在一些重要方向开始引领世界潮流的转化。

服务意识

“武汉大学测绘学科一直十分注重培养服务意识。”采访过程中,刘经南一直强调这一点。

测绘学科是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先行学科,有着古老悠久的学科历史,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。“在远古时代,它服务于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;随着国家的兴起,它开始服务于国家的主权边境;进入工业社会,测绘学科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,与工业界及城市规划结合,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;在信息时代,测绘学科利用计算机、互联网、空间技术,推动社会进步。”刘经南解释了测绘学科与时俱进的服务意识。

测绘学科与社会进步是相辅相成的,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传统的测量手段向现代空间测量技术升级,测绘学科的进步又推动社会从农耕文明、工业文明向数字化时代发展、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社会过渡。

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双重转型时期,谈到测绘学科对国家建设发展的促进作用,刘经南举例:“在我国信息、遥感、资源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中,测绘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。在探月工程、载人航天等国家16个重大专项中,有高分遥感和卫星导航2个直接与测绘学科相关,武汉大学的测绘学科都全面参与了设计和科技攻关。”

刘经南等参与打造的中国北斗系统,可媲美国际同类导航系统,如美国的GPS。中国现已具备完整的高精度应用的各种技术储备,能满足从静态到动态、从事后到实时的多种高精度应用需求。

不光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关,测绘学科还跟行业、企业紧密结合,在智慧城市、电子政务管理、城市网格管理、防灾减灾、国土资源调查等方面,为社会进步、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展望未来

武汉大学测绘学科被誉为“世界测绘教育之都”,培养了大量的测绘人才,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,在世界上已处于领先地位。测绘学科未来如何发展?这是大家尤为关心的问题。

刘经南表示,大数据等新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,泛在测绘与位置服务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。位置服务需求已经进入了环境认知、个性需求、社群行为监测分析、地理国情全面、实时、协同性和公众监测的新时代,也就是产生和使用大数据的时代。

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测绘学要结合‘互联网+’和物联网感知技术,为建立新一代的适应智能感知与控制需求的网络——信息物理系统(CPS)又称工业互联网做出自己的原创性贡献,要在国家和全球建立起天空地、室内外一体化的遥感信息、位置信息、环境资源信息系统,打造地球空间信息智能感知网络。”刘经南说。

一个学科的发展不可能独立完成,更需要跨学科、跨领域、跨行业间的合作,更需要强大的团队提供好的服务。刘经南告诉记者,一直以来,武汉大学对测绘学科的支持力度都很大,目前学校已经实现了测绘学科与计算机、电子信息等学科之间的跨学科融合,也进一步在探索与物理学科的教师共同研发导航芯片等。

刘经南表示,测绘学科未来的发展依然需要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,让化学学科、数学学科、物理学科、生命学科等基础学科参与进来,以迎接科技革命的新挑战,探索量子光学遥感、量子导航、量子意识和外太空星际航行等新兴领域。这不仅能满足测绘学科发展的需要,同时也会为合作学科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,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绝好机会。

院士简介

刘经南,中国工程院院士,武汉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1943年出生,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,198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。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与教学工作,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、卫星定位应用、软件开发和重大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,特别是在GNSS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成就显著。

曾任武汉大学校长,1998年至2001年任国际著名杂志 “GPS SOLUTIONS” 编委;现任昆山杜克大学校长,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,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,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,国际“GPS WORLD”杂志编委,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协调成员。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
(实习生胡秋月、孙御晓对本文亦有贡献)

(资料图 编辑:杨欣欣)

来源:武汉大学新闻网

【慧天地】敬告


【慧天地】是服务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公共公益平台,旨在:传递政府声音;发现行业亮点;增强学术交流;共享优质资源;关注本硕博学子的学习、就业;重视地理信息文化的传播、弘扬。【慧天地】有一小小的梦想:让更多的人了解测绘地理信息在国民生计中的重要作用;【慧天地】有一浅浅的认识:我们要跳出本行业固有的思维局限,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!跨界融合是必然趋势,具有国际化视野才能做大做强!【慧天地】高度重视版权,对于原创、委托发布的稿件,会烦请作者、委托方亲自审核通过后才正式推发;对于来自网站、期刊、书籍、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,会在作者栏或者文章末尾显著标明出处,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;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,转载时如出现侵权,请及时后台留言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先做人,后做事;心有多大,舞台有多大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【慧天地】的关注和支持!


欢迎大家推荐精品稿件

 【投稿邮箱】

 geomaticshtd@163.com


“有兴趣加入【慧天地】交流群的朋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与赵楠@Zn联系。”

编辑:焦    月

审核:朱林烨 李茂永

指导:万剑华教授(微信号928135614)



推荐

(限于篇幅 更多精彩不再全部列出 请在相关系列中查看)


点击下文直接阅读

高端论坛|刘经南院士:“互联网+测绘”——泛在测绘与位置服务的再思考

武汉大学前任校长、GNSS专家刘经南院士: 献身“树人”事业,培养世界公民

精品课程|刘经南院士: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(上)

精品课程|刘经南院士: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(下)

喜欢的话别忘记点击小手给小慧点赞哦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